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动态  学院党建  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校友之家 

学习交流

 组织建设 
 理论学习中心组 
 工会工作 
 共青团工作 
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党建>>党建园地99>>学习交流>>正文
 
周浩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2019-07-22 14:13  

来源: 《党建文汇》 作者: 周浩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和思政课教师的重大责任,强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高校党委和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课程育人的巨大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对标“六要”标准,当好思政课教师

  在这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首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群体,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从本质上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了新的职业定位。

  在“六要”要求中,“政治要强”居于首位,凸显了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着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职责,只有做到心中有国家,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才能将家国情怀融入教书育人之中,从而以更高远的理想追求、更执着的报国之举奉献青春,不懈奋斗。

  “思维要新”。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认知能力,更新知识储备,革新教学方法,在创新课堂教学上做文章,在创新学生学习体验上下功夫,在创新育人手段上见真章。

  “视野要广”。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才能高瞻远瞩、精准判断、把握全局。思政课教师要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抽象性、理论化的课程内容转化为鲜活案例和生动语言。

  “自律要严”。严格自律是为人师表的重要方面。思政课是塑造灵魂的课程,思政课教师必须更加严以律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涵养、高尚的情怀境界影响学生,自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人格要正”。高尚人格不仅是做人的根本,更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只有拥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与之亲近,受学生喜爱,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育人目的。

  推动改革创新,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他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明确了基本路径。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意味着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以逻辑严密的学理性为其课程的政治属性奠定基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意味着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意味着不仅要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还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传统,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意味着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还要始终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意味着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统一要求,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大思政”新格局上多样灵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意味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等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红花”。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意味着需要通过灌输的形式并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意味着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高校要认真落实“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要因势而新,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四个讲清楚”。其次,要守正创新,解答困惑触动学生心灵。运用学生喜爱的语言,将宏大道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融入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此外,还要推陈出新,多重形式打造活跃课堂。采用“学生团队参讲式教学法”“菜单式教学法”“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使思政课真正做到“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强化党的领导,合力办好思政课

  强化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就要构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相关部门多方参与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高校党委要以中央和省委“3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不断完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将思政课建设纳入高校发展整体战略规划中来考量。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与学生深入交流,切实解决思政课实际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相关党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思政课程建设“一盘棋”思想,把思政课建设融入日常工作。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思政课教学作为立院之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多项抓手,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强化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就要全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坚持专职为主,积极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推进专兼结合,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劳动模范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为学生讲授思政课。要力争数量充足,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足额配备专职思政教师,吸纳更多年轻有为的专业课骨干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织员等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之中。要确保素质优良,加大队伍培养培训力度,设立专项经费,为骨干教师到海内外访学研修、学位提升、项目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强化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就要在完善课程体系、加大政策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高校党委要严格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为思政课守正创新作出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要健全思政课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在职称评审、教学评价、评优奖励等环节,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标准,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充分激发教师讲好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学校思政课建设是一项一体化建设工程,其中,高校思政课是承接小学、中学思政课的高端教育课程,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环。理直气壮开好高校思政课,是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的重要路径,也必将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

 


上一条:周浩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下一条:黎学军:把读经典、悟原理当作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
关闭窗口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辽ICP备05001361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电话:024-62204818    邮编:110036